{{ $t('FEZ001') }}陳官志
{{ $t('FEZ002') }}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
採訪自東港高中教務主任邱熙廷:
第二屆「航向新時代-國立中山大學新海研3號海洋科學研究計畫競賽」,由中山大學海科院主辦,張詠斌教授旨在讓高中生能體驗海洋研究船之工作平台與實際出海流程,從去年11月聽說明會,1月自己搞定塑膠微粒觀察法,2月大鵬灣採樣,3月繳交書面資料,4月口頭報告,東港高中確定成為入選團隊,原訂5月底出航採樣,因為疫情關係,延期至9月,卻又遇到了颱風璨樹攪局,最後終於在10月10日成行,原本高二的競賽者,已經要成為倒數百日的學測戰士了,但大家對這次的出海採樣還是有很特別的回憶。
我們在高雄港外,規劃4個站位,以CTD搭載的輪式採水器不同深度海水,除此之外,也規劃以Shipek箱型採泥器取得底泥樣品,可惜Shipek的絞機故障只能人力取泥,這樣就有不超過30公尺深的限制,且同一航次也有另一組北一女、中山女高的同學有研究需求,所以我們在討論後,稍微調整了站點位置與採樣深度。
一上船我們就先到船長室巡禮,接著海巡安檢,陰性快篩佐證、放隨身行李到寢室,回餐廳作安全教育,參觀電儀室及實驗室,去甲板看看待會要做採樣工作的CTD及Shipek工作區域,此時大家已經陸續出現暈船狀況,但回寢室休息後,還在可控制程度。
在船開到我們指定站位後,就會廣播我們出去採樣,大家分工合作,執行完採樣就回房間休息,這樣重複三次,但到第三站位因為是今天水深較深的站位,詠斌教授就讓我們把準備好的保力龍球塞進絲襪綁在CTD一同潛下140公尺深的海水,看看多了14大氣壓的壓力下發泡材質的變化。
很順利的完成了四個點位的採樣,天也已經黑了,回航高雄港,除了忙碌的貨櫃船與散裝船搭配美麗港口夜景,船停妥後,還有長達半小時的國慶煙火施放,療癒了大家疲憊的身心,畫下一個一個美麗的句點。
東港高中是一所海洋學校,本學年除了加入屏東縣海洋學校聯盟,在課程中也將「海洋資源概論」訂為校訂必修課程,社團也有「海洋服力社」訓練學生一些海洋導覽與桌遊開發,大鵬灣、小琉球、海生館都是長期結合課程的場域,更曾造訪密克羅尼西亞與馬紹爾等海島國家。這次真的謝謝中山大學海科院與張詠斌教授給我們這樣的機會體驗實際出海流程,讓我們對海洋有更深刻的認識。
{{ $t('FEZ003') }}2021-10-19
{{ $t('FEZ004') }}2021-10-19|
{{ $t('FEZ005') }}23|